股市玫瑰孙庆瑞:每一个早晨她都在绽放
来源:投资时报作者:邓妍
创建时间:Fri Jun 19 00:00:00 CST 2015
办公室里来了一位陌生人。
原来是一家国际顶级投行专门做财富管理研究的,年龄挺大,在事先预约的时间点准时踏进门。他的开场寒暄让孙庆瑞印象深刻:“你太奇特了,所以我一定要来调研你。”
这时的孙庆瑞,是上海一家公募基金公司股票投资基金经理。
而来者,因工作需要,在全球范围研究优秀的公募或私募基金经理,分析他们的风格、业绩、稳定性等,以便给客户提供基金组合建议。据他多年的全球研究发现,很少有像孙那样,主要通过“自上而下”,能把股票投资做得很好,且取得持续6年超越市场的好业绩。
奇特?
是的,或者换一种更贴切的描述,是与众不同。
有研究者曾尝试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孙庆瑞的对标—与她投资风格相近的投资大师、基金经理,显然,这注定是场徒然的搜寻。
2015年6月中旬,《投资时报》记者与孙庆瑞的聊天,从这启幕。此时,她的身份已是高毅资产董事总经理。这家新晋的顶级私募基金,因短时间汇聚了诸多前公募基金投资大佬,备受投资界瞩目。而有关孙庆瑞那些特别的标签从何而来?她是如何一步步从青涩的毕业生成长为“股市常青树”?为何又能从固定收益至权益类投资顺利转型?等等疑问,都像一个个传说般,爬满话题的每个角落。
传奇:长短期皆不败
香港女作家倪亦舒曾在《玫瑰的故事》里塑造过一个经典形象:人到中年的玫瑰已成精致、优雅的资深美女,美得浑然天成,更胜年轻时的炫丽夺目。然而面对别人赞誉,她总是带着几分不自信打量着自己,觉得哪里还不够好,可恰是这分不自信最动人,因为,对人事始终保持一分敬畏的人,最美。
孙庆瑞,颇有此种神韵,只不过,她并不会如巴尔扎克所言,那朵玫瑰,就像所有的玫瑰一样,只开了一个早晨。
她做到了大多数基金经理做不到的事,长期短期业绩都能立于不败,在投资界有“股市常青树”的美名。要知道,大多数智商超高的基金经理都想每年押中热点、跑赢同业,但这,又绝非多数人可以办到。
“业绩常青有什么秘诀?”
很想从孙庆瑞口中问出点什么,但她只云淡风轻地回应:我也不知道别人为什么会看错,我只是循着基本的经济规律去判断。缓一缓,轻轻又跟了一句:“可能是心态好吧。”
对面坐着,端庄、清秀,看起来不过三十上下。若非知道她有6年债券投研加7年股票投资经历,很难猜到她的实际年龄。
当然,投资界不是一个拼“颜值”的圈子,“常青树”终究还得靠业绩证明自己。孙庆瑞做股票基金经理7年里,无论长期业绩还是单一年度,都跑在同业前列。
从2007年至2013年管理中银中国精选基金期间,收益率在小同业中(同期全部82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排名第2,在大同业中(同期全部205只股票类基金中)排名第3,超越沪深300指数约101个百分点。
难能可贵的是,不但长期领先,且每一个自然年度都能跑在同业前1/4。因优异的长期业绩,孙庆瑞获得了第十届中国基金业金牛奖“十周年特别奖”,基金行业16年来,仅7位股票基金经理得此殊荣。
高毅资产CEO邱国鹭在组建投研团队时,曾约谈过200多位业内知名的投研人员。他说,孙庆瑞“长期短期都好”的业绩和“既稳健又灵活”的风格,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这样特别的标签究竟如何得来?孙庆瑞又是如何一步步从一个青涩的毕业生成长为“股市常青树”?
在她的口述中,这又是一个“没什么特别”的故事。
转型:做好每一个当下
孙庆瑞的第一份工是在联合证券做研究员。很快,领导便发现她经济学功底扎实,再加上固定收益市场那时正在兴起,顺理成章便安排她术业专攻。出色的研究成果很快为买方所注意,孙庆瑞被挖墙脚到长盛基金,做固定收益研究员,后又出任社保组合的债券基金经理。2006年孙庆瑞加入中银基金出任固定收益主管以及债券基金经理。
而孙庆瑞更为人所知的成功来自于管理股票基金。
她为何从固定收益投资转向权益类投资?又为什么能顺利转型?回顾当时情形,孙庆瑞自觉一切仿佛都那么水到渠成。
其实,2007年从中银基金固定收益主管转型做股票基金经理,并不是孙庆瑞的个人决定,甚至不是她的主动要求。当时,中银基金旗下一只品牌基金“中银中国精选”更换基金经理,公司领导认为股票基金长期业绩好于平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要有好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配置能力,于是决定大胆起用债券基金经理,选定了孙庆瑞出任中银中国的基金经理。孙庆瑞当时已经做了6年债券投研,尽管自认压力很大,但依然接受了安排。
“我从内心里喜欢做权益投资,我认为股市很有意思,相比固收来说层次更丰富、鲜活的东西更多,我很快就接受了公司这个安排。”
对孙庆瑞来说,从固收转向权益,并不存在什么“隔行隔山”,因为主要方法和知识基础是一样的,没有太多学习成本。尽管刚开始可能对个股不那么熟悉,但在充分利用内外部研究资源的基础上,能够实现顺利转换。
“我其实上学的时候没有想过自己一定会做什么,做研究员时没有想过以后一定会做基金经理,做债券投资时也没有想过以后会做股票基金投资,每一次转换,基本上是服从组织安排,都是机缘巧合。你如果喜欢,那就认认真真去努力好了。”
成长:找到职业兴奋点
相比许多股市名家,孙庆瑞的特别经历正在于:她做过债券基金经理。权威基金研究机构好买研究显示,孙庆瑞在宏观判断和资产配置方面的能力超强,是其掌控的基金获得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之一。
优秀的固定收益基金经理往往宏观感觉很好,因而在大类资产配置和行业配置上能获得方向性的胜利。孙庆瑞在从策略到固收的领域转换过程中积累了较全面扎实的宏观研究基础,这为后来管理股票基金需要的资产配置能力打下了坚实根基。
现在回头看,孙庆瑞仍坚信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
“有些人可能会选择待在一个经验构筑的舒适区间里,或者说女性可能普遍地更多地喜欢稳定感觉,也很适合做固收。而我是在权益投资里更多地找到了自己在专业上的兴奋点。”
“股票投资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在谈到为什么喜欢做股票投资的时候,原本理性恬淡的叙述顿时变得富有激情起来。
相比债券投资,股票投资的层次更丰富。做债券投资,主要工作就是两件事:久期配长配短,利率债和信用债怎么配。一般久期定了,大部分的收益都定了。而做股票投资,从宏观、中观到微观都要涉足,无一偏废。不但要做大类资产配置,还要对比行业,还要精选个股。
回溯孙庆瑞以前投资过的如2007年的大股票、2009年的周期股、2011年的白酒和食品饮料、医药,还有2012年以来的传媒计算机,这些行业的成长路径都很清晰,有非常多的细节可待挖掘。
再具体到个股标的时,就更有意思了。
每一家上市公司背后都有精彩的故事。孙庆瑞调研时与上市公司接触,经常会碰到很多很有意思的董事长及其他高管,但凡能带领一项事业和团队的领军人物,通常都富有激情和个人魅力。
“我们做投资的总是希望找到优秀的好公司,这样的好公司很少,你要先于高手如云的证券市场去找到他们并且参与进去,就更难。我倾向于做配置并且偏好成长风格,我会在一个行业和公司形势明朗、进入高成长阶段的时候参与进来,分享他们最有激情的那一部分,这往往是能获取超额收益最多的阶段。”
当一家上市公司处在高速成长阶段时,整个公司从领军人物到基层员工都很活跃,会成为这个公司、这个事业最激情四溢的一段历史,有时候也反映了经济里面最活跃的一部分。相比之下,固定收益是在稳健的前提下做投资,涉及到公司,更多地是判断某个行业的风险指数,以及信用债的信用等级,不像股票那样有鲜活地参与到经济大潮当中的感觉。
平衡:用聪明法则分配时间
孙庆瑞不像传说中的很多基金经理和研究员那样,经常熬夜加班、半夜看公告。“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很重要。尤其作为女人,要寻找聪明的方法来面对工作和生活。”
工作上,孙庆瑞会使“巧劲”,她懂得研究上怎么“用力”更为有效。她只在一个行业的高速成长期去介入,如果这个行业的周期一过,就会果断弃子,可能很久都不会再花时间去翻看这个行业的数据,因为在负向循环的过程中,下跌会远远超过市场预期。除非从宏观数据上能看到行业发生了质的变化,她才会重拾旧趣。
孙庆瑞的同事冯柳,同是股市顶尖高手,过去十年有着超高年化收益纪录,第一次见到孙庆瑞时,就好奇地问她:“我看了你过去的持仓,怎么什么行业、什么牛股都抓到了,很膜拜!你是怎么做到覆盖这么多行业的?”
孙庆瑞的回答耐人寻味:“我对宏观、中观、微观都看,但没有时间把微观跟踪得那么细、那么及时,更多是先从宏观去取舍行业,然后在好行业中选择具有竞争优势的公司。”冯柳觉得,自己是抱扑守拙,而孙庆瑞是用巧到了极致,很是欣赏。
孙庆瑞说:“买方、卖方研究员有大量的研究成果,你不太可能每家公司都去跟踪,要学会借力。”她会经常观察宏观面的各种数据和信息,从自上而下的角度来梳理自己的思路,寻找不同市场阶段的清晰的主线,当市场印证自己的逻辑的时候就维持判断,遇到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就及时做一些调整,不跟市场对着干。
市场中干扰信息太多,中国市场又尤其充斥着各种非理性因素,即使是专业投资者想要做到正确的宏观判断亦不容易。孙庆瑞说,“我觉得除了自上而下的有一个很清晰的框架和方法,还取决于是否对市场保持足够的敏感度。”
她在描述自己时,总是加上“可能”、“比较”之类用词,始终保持谦逊。正如她的同事评价:“她似乎总是对市场保持一分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