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国鹭:在基金业,百年老店是一种心态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常亮
创建时间:Fri Dec 11 00:00:00 CST 2015
我们现在处在技术变化日新月异的时代,大家都觉得一百年太长只争朝夕,大家都迷恋于找到最新款的手机、包包。在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以及金融行业全面拥抱互联网科技的大背景下,我们在思考金融业、互联网行业在基因上有什么不同。
邱国鹭:
尊敬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在基金业,百年老店是一种心态》。
我们现在处在技术变化日新月异的时代,大家都觉得一百年太长只争朝夕,大家都迷恋于找到最新款的手机、包包。在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以及金融行业全面拥抱互联网科技的大背景下,我们在思考金融业、互联网行业在基因上有什么不同。
首先,互联网是一个讲究颠覆的行业,金融是一个讲究积累的行业。为什么?因为客户的信任需要时间积累,投资者的经验也需要时间积累;
此外,互联网是规模经济,可以以零成本服务数以亿计的客户,而金融业二八现象明显,往往80%的业务从20%的客户中来,95%的业务从5%的客户中来,所以金融业不在乎得到客户数,而是在乎你是否得到最优质的客户;
第三,互联网讲究的是比谁跑得快,金融行业往往比的是谁活得久;
第四,互联网行业讲究客户要什么就给什么,但金融行业最后发现这样做效果不好,因为大盘2000点时客户要买货币基金,到了5000点时客户却又要买股票基金。
所以,互联网行业和金融行业在基因上就有一些不太一样的地方:互联网行业总是新的好,但金融往往可能是老得好。
高毅资产作为一家新公司,为什么要想百年老店的事情?因为即使是在你打地基的时候,你想做的事情,跟你的最终目标,其实是紧密相关的。我碰到过一个欧洲投资经理,他们公司只有6个人,这6个人包含所有人员,投资人员就是他自己和一个助理,管理规模竟达到100亿美金,平均一支股票持有28年。我们在考察国外资产管理行业时,碰到过很多百年老店。反观我们公募基金的历史,最长可能就是从1998年到现在的17年。平常大家最关心就是本年冠军、本季冠军,我们公司首席投资官邓晓峰曾经是股票型基金的八年业绩冠军,知名度却不一定比年度冠军更好。所以行业中很多时候关注的是短期而不是长期。
金融是讲究积累的行业,因为客户信任需要时间积累,从业人员的经验需要时间积累。我们对2016年的看法,我们看法是谨慎乐观,讲的不好听就是“谨慎”,讲得好听就是“乐观”。2016年波动会比2015年小很多,因为我认为基本面会进入一个L型走势,不会有很强的反弹,对于股票,一部分合理,一部分高估。所以我们不一定纠结某一个年度、某一个季度的业绩。作为资产管理企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事情?百年老店其实就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心态,就像我们见到很多欧美投资人,他们的水平并不一定更高,但心态要比国内很多投资人更好。
这种观念就是:你到底要什么?这和你想要实现什么目标有关。
在资产管理业,百年老店有几个条件,第一,大多数百年老店的文化推崇“以人为本”,但又不是仅依靠某一些人或者某一个人。
大家在医院看病,花了几百块钱,我们真正购买的其实是医生服务,但花出去的钱却只有10%左右到医生口袋里面。我们基金行业管理,我们有多少费用支付给基金经理?有多少给研究员?我们曾经算过,需要多少管理费可以满足日常运营?资产管理机构收到客户的一块钱中,可能只有几分钱用在投研服务中。我们要保证到达率,要保证大多数的收入可以到达基金经理和研究员;这是我们的第一个思考: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资源向投研倾斜,因为客户购买的其实是投研服务。
同时,你不能依靠某一个人或者某些人。我们看到全球那么多的对冲基金,目前为止这些大的成功的对冲基金还没有一只实现代际传承,不论是索罗斯还是西蒙斯,这些人做得很成功,但没有办法真正实现传承。所以它们的发展依靠的都是创始人个人品牌、个人魅力,没有真正把企业机构化。但有很多公募基金,它们反而真正实现了“百年老店”。为什么私募业绩更好,但没有活得更久?因为公募基金形成了品牌,达到了机构化,能够脱离某个明星基金经理而实现代际传承。根源在于“玩什么游戏”的问题。
第二,我们要以客户为中心,但不是客户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同样以医生举例,我们认为资产管理行业的专业优势就是比你客户要懂得多:比如说,对于医生来讲,不是说病人想吃什么药就给什么药,而是医生开什么药病人吃什么药,因为医生判断比病人准确很多。实际业务中,客户想要买的东西,往往是应当激进的时候想要相对保守的产品,应当保守的时候却想要激进的产品。我们要考虑如何实现逆向思维,而不是什么好卖就卖什么,要考虑长期为客户赚钱的事情,而不是考虑短期的公司规模和收益,真正以客户为中心。高盛有句话叫“长期贪婪”,很多时候当我们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就会发现不管公司利益还是客户利益,都可以得到最大化。
第三个问题,是要风控为先及风险共担。金融市场存在“肥尾现象”,所谓“黑天鹅事件”发生的频率反而比较高,比如所谓“百年一遇”的洪水,在金融市场里面却每十年就会来一次,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把风控作为深入骨髓的文化。
最近有很多P2P倒闭,其中一个700亿规模的P2P出现风险事件,影响很大。这是因为部分互联网金融公司,在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却没有实现风险定价能力。我们做金融行业,最核心就是两点,一个是客户对你的信任,一个是你对风险的定价能力。选股是对风险定价,大类资产配置也是对风险定价,就是根据对不同公司、不同行业、不同个股承担风险的同时,对它的预期收益做前瞻性判断。这种情况下要想成为百年老店,就必须要做到风控为先:在任何时候都有风控,而不是选择性风控。
另外一块是风险的共担,我们的产品强调投资团队跟投,与客户同呼吸、共命运。这种前提下,需要重视的就是客户匹配性,我们最近发的一个二级市场的产品,通常封闭期是6个月,我们基金经理人对部分投资人要求封闭期3-5年,在很多私募产品只能发到几千万规模时,我们的这个产品发到了6个亿,说明即便在当前条件下,仍然有一批客户愿意投资3-5年之久。风险和波动是两回事,短期波动从长期来看不一定有风险,但当客户不匹配的时候,波动会转化为客户实实在在的损失,这就是风险。所以我们要强调客户匹配性。
还有可能人会说现在需要风控,但今年上半年不需要风控,其实这种说法我认为并不准确,因为所谓的风控就是不加主观判断的。风险往往在最不可能出现的时候出现,而在大家都很担心的时候,风险收益反而更好。所以我们的警觉就成为了必须的代价。投资风控要每时每刻都在进行,而不是通过选择性、判断性才进行的事情。
最后一个就是机制管理和文化。现在沪深市场2800支股票,没有很好团队,仅靠个人很难有很好的了解。对于研究性人才和投资人才,最好的管理是不管,让他们自我管理、自我驱动。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机制,没有一个很好的文化,彼此之间是很难形成一个独立的研究氛围。所以,需要有好的分成机制和激励机制,配合以扁平式的、自我驱动的协作文化。
所以我们认为要建立一个很好的企业,关键还是在于要有一种百年老店的心态,避免操之过急,坚信事缓则圆。市场上,每时每刻每个月都有各种各样赚快钱的机会,但我们只有以不浮躁的心态对待这些事情,才有希望过几十年之后,在资产管理行业可以成长出一批百年老店出来。
谢谢!